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投资启示录: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,情调投资
2023-06-04 16:26:03    个人图书馆-黄庭见神

近期,私募大佬但斌和李蓓等知名私募,因为产品净值遭到回撤等原因,受到了市场的质疑和抨击,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,此处不详细展开了。

笔者也借此和联系自身所处行业,聊聊投资以外之事。


(资料图片)

问大家一句:投资的乐趣何在?

笔者给出的答案是:寻找规律,获悉规律,运用规律,实现梦想,成就自己。

这是笔者对投资乐趣最高境界的理解。

我们回到但斌总和李蓓总话题,从过去历史来看,他们在资本市场都曾经取得过成功,也玩得风生水起,也得到了市场的鲜花和掌声。

不过,也栽了跟头,比如今年。

笔者不对他们的净值表现和投资风格做评论,但是笔者想借此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:

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,情调投资,急流勇退!

一、圆满:花未全开月未圆,人生最好是小满

纵观古今中外历史,人生中有一项大智慧,即“不要”,在关键时候它能“救你”。

“不要”??

很多人可能不理解,我这么努力了,为何不要?这不是我应得的么?

历史上,也正因为在这种观念驱使下,不少历史名人栽了大跟头,横受灾祸,如同鱼饵一样,付出了巨大代价!

翻开史书,案例一堆:

商鞅受封于商地,结果车裂以殉;

吕不韦受封十万户最后自杀;

韩信先受封齐王,再受封于楚王,最后却被以谋反的罪名杀掉;

伍子胥力挺夫差继任吴王之位,最后死无葬身之地,可谓惨到极点;

文种在辅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后,文种功不可没,但没有听范蠡之言,没有急流勇退,没有选择离开勾践,最终引来杀身之祸。

《周易》云: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。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

《周易》还说:亢龙有悔。

《道德经》中也有两句话:

第一句原文——

万物作而不为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
第二句原文——
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常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
《说文解字》中也说:满,盈溢也。

《聊斋志异》中也说过:贪字甚近于贫。

以上古文古人所谈之核心,唯有一字:“退”。

不过,古人亦云,时势造英雄。

倘使我们细观历史长河,不难发现,范蠡和张良,就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人物,堪称出神入化、旷世奇才。

他们顺天应人,审时度势,利用吴越争霸、楚汉相争这个历史大舞台,把他们的智慧发挥至极致,导演并主演了这两部活剧,而且成就了各自潇洒、完美之人生,在功成名就之时,毅然选择了全身而退,从而保住了性命,亦赢得百世称颂、万代敬仰。

范蠡凭借超人谋略,迫使夫差举剑自尽,帮助勾践实现了“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”的复仇大略。

张良凭借非凡才智,逼项羽四面楚歌、乌江自刎,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,成为第一功臣。

他们两人同是功高盖主、全身而退,隐退后,范蠡选择了去经商、成了富翁,张良选择了跟随老师黄石公修炼、当了神仙。

他们都超然于世外,目无功名利禄、帝王将相,把君主当做学生,握之于股掌,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。

所以,范蠡和张良,他俩都换了工作从头开始,群臣看不见他们,那当然就没有理由妒忌他们。

毕竟这样的人没有官爵,没有封地,也没有钱财,又看不见他们,妒之何来?

而我们反观不少但凡功劳大之人会发现,其结果不得善终,背后本质是因功招妒。

因为你的功劳越大,妒忌你的人就越多,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在君主或领导面前打你的小报告。而一旦假话说的多了,时间长了就很像真话了,这就是“口蜜腹剑”的道理。

我们再回到如今,一个人能否急流勇退,这与人的人生观、价值观有很大关系。

对一部分人而言,他们追求的不是封侯拜相,而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;

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,他们追求的是功名利禄,封妻荫子,而面对来之不易的地位,让他们隐身而退,真的很难。

在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中记载了一件事情。

刘邦夺取天下后,有一次喝酒之时问手下群臣:“为什么我能夺取天下,而项羽会失去天下?”有人说:“是因为陛下您赏罚分明,项羽却妒贤嫉能,有功不赏。”

刘邦说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。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者,皆人杰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”

意思是说,你们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啊!

张良、萧何、韩信他们三个都是当代最杰出的人才,他们能为我所用,所以我能夺取天下。

从这段话中,我们也可以看出,张良的功劳有多大在刘邦心中是不可估量的。

不过,张良却很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,在刘邦封赏功臣时,即韩信被封为“楚王”,萧何被任命为丞相之时,只有张良谢绝了其余的封赏,只接受了一个不起眼的“留侯”的封号。

而与此相对应的是,最后韩信因谋反罪名被杀,诛三族;萧何也曾经被治罪下狱;只有张良活得最潇洒,什么事都没有。

张良之所以“不要”刘邦所给的名利,可能与他出身贵族有关,他对权力地位身外之物,对他而言没有吸引力。

他之所以辅佐刘邦,是因为共同的事业和追求,即统一天下让百姓安乐。

同时,张良对人性亦有着高度的警惕。

比如,已经创业成功的、身在高位者,很难说不去不猜忌一起创业的下属,尤其在当瓜分利益不满时,过往的搭档所积累下的怨都会在上位后爆发。

尤其是有实权的当属最危险、最易被猜忌;而缺乏实权虽然安稳,但若被猜忌了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。

所以,不若隐退,是最好的归宿。

比如,张良是没有被猜忌前,就止步了;而萧何是被猜忌后,及时止步了。

因此,从境界和远见上,萧何不及张良。

范蠡和文种也是一个道理。

文种因为没有听范蠡的话,被逼自禁。

范蠡深深懂得“水满则溢,月盈则亏”之理,在功成名就之时,毅然决然辞职而去,与美女西施,泛舟江湖,隐身逍遥。

而且他还认为越王勾践是一个“可以共患难、不能同享乐”之人,因此在临走前,他对好友文种说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,劝文种一起离开。

而不知隐退的重臣文种,当时认为自己刚刚立下盖世奇功,正受越王重用,身居宰相高位,舍不下高官厚禄,怎么可以随便放弃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呢?于是范蠡走了,文种留下了。

结果不出范蠡所料,虽然文种忠心耿耿,但却遭勾践猜疑,被勾践以“谋反”罪名,满腔哀怨,伏剑而死。

而范蠡离开越国之后,到齐国、宋国经商,成了当时有名的富豪,过得逍遥自在,活到了88岁,被后世供奉为财神。

因为范蠡深深地明白,作为一个君王,在敌国已灭的情况下,必定再也容不下这些为他鞍前马后的谋臣了,一旦功高盖主的人必死无疑,所以范蠡选好时机,连夜离开。

《史记》中记载:乃乘扁舟浮於江湖,变名易姓,適齐为鸱夷子皮,之陶为硃公。

也就是说,范蠡改名易姓了,而且不断地改名易姓,这么做显然是怕勾践报复。

但是,范蠡和张良两人有个最大的共同之处,就在于他们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,洞察人性,参透人生,吸收了黄老哲学,以及儒、墨、法、术、兵、阴阳等各家思想之精华,举重若轻,化有形于无形。(范蠡的老师是计然,计然的老师是老子;张良的老师是黄公石,均为道家人物代表。)

不仅有超人的智慧,更有高尚的人格——这也是他们被后人追捧,称之为千古帝师、千古智者、千古谋圣、千古完人的根本原因。

试看古往今来,功高天下者有之,但他们做不到居功不赏、全身而退,因为他们没有那种胸怀和境界。

因此,知进退,是亦为高人。

一个人如果太高调或是将走到顶点时,往往就是招灾惹祸的开始。

正如俗话所言,花未全开月未圆,人生最好是小满,学会退一步,将满未满,方能修得真正的圆满。

二、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

有这么一些话:

善良过度,就成了软弱;

老实过度,就成了迂腐;

宽容过度,就成了纵容

自信过度,就成了狂妄

勇敢过度,就成了鲁莽;

稳重过度,就成了呆板;

谦虚过度,就成了虚伪。

做人有尺,行事有度。

不温不火,不卑不亢。

所以,做人最怕用力过猛,跑的太快,难至终点。

而我们要做的,达到大道至简即可。

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,人要学会简单、简朴生活、简捷行事。

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;人生百态,须当从一而终。

乐以忘忧,简以存真,才是人生的“大道至简”。

有个大道至简、平常心是道的故事:

一个行者问老道长:“您得道前,做什么?”

老道长:“砍柴担水做饭。”

行者问:“那得道后呢?”

老道长:“砍柴担水做饭。”

行者又问:“那何谓得道?”

老道长:“得道前,砍柴时惦记着挑水,挑水时惦记着做饭;得道后,砍柴即砍柴,担水即担水,做饭即做饭。”

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,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。大道至简,人生易简。

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,走过岁月、走过生活,心里有许多的感慨,一切放下,一切自在;当下放下,当下自在,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,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。

一念放下,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,才能感受到心。

我们炒股不也是这样么?反反复复,来来回回,不断地研究上市公司财报,寻找竞争优势,估算内在价值,这与“砍柴担水做饭”不是如出一辙么?这不就是大道至简么?

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一件事。

一次,他与好友臧克家在外吃饭,邻座是一对母子。

母亲上洗手间后,孩子在晃动中摔了下来,哇哇大哭。

季羡林立即过去扶起孩子。

这一幕,恰好被孩子母亲看到了。

她脱口而出骂:“你怎么欺负孩子?要是受伤了,我跟你没完!”

季羡林一声不吭地回到座位上。

而那个母亲一边检查孩子的“伤势”,一边还骂骂咧咧。

旁人仗义执言道:“你的孩子自己摔倒了,是那位先生好心扶起来的。”

事后,臧克家问:“你为何不解释?”

季羡林笑说:“开口就骂的人,何必解释?大家都看着呢!”

哲学家尼采曾说:“与恶龙缠斗过久,自身亦成为恶龙。”

道理很浅显,而现实中,很多人却不知不觉地“勇”斗恶龙。

被人背后中伤,火冒三丈直接开撕,还自诩“恩怨分明”。

旁人踩你一脚却扬长而去,猛追上去要个说法,还自诩“有理有据”。

买了东西出现瑕疵,与某宝客服你来我往,还自诩“维护权益”。

殊不知,很多所谓的“原则”,在不断地消耗着你的时间、精力,也在持续地打压着你的幸福指数。

老子说: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

一个大格局的人,从不会争一时之长短。

他知道自己要什么,所以不会纠结流言蜚语,也不会因旁人的看法而患得患失。

人生海海,要学会放大格局,无需太过纠缠计较。

和小人纠缠多了,自己也会成为小人;与琐事计较多了,自己也会一地鸡毛。

真正大格局的人,都修好了一颗不纠缠的心。

比如,我们炒股,买的股票,一旦短期被套亏钱了,可能也会迎来诸多流言蜚语,但此时倘若你抗不住内心的躁动,而去反驳他人对你的投资体系的抨击,对你所买和持有股票的质疑,去跟他们做过多的纠缠计较,最终耗费的,是你的身心疲惫。

此时,要做的,应当格局起来,修心起来,就这么简单!

三、做一个有“情调”的投资人

情调,是一个人的素养,展现的是Ta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做事的方式。

一个有情调之人,往往更容易让人倾心带着别样的雅味,让人怦然心动,懂得在平淡的日子里修炼自己,从点滴生活小事中,找到情调,不媚俗,不盲从,只悦己。

有情调的投资人,都有这样几个特质:

1、懂一点市场,也有自己的投资特色

有情调的投资人,看上去虽端庄,但不迂腐,他们接受流行和新潮的东西,又不过分痴迷。

学一点市场知识,同时也不盲目跟风,不是看到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。

对于新鲜的事物,乐于接受,新潮的思想,他们也抱着宽容的态度。

2、见过世面,有一定的阅历和知识

一个人做投资有情调,一定是阅历和知识积累出来的。

就比如,有情调的女人就会拥有成熟的心态,经历了很多东西,受过一些伤,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坚强。

有情调的女人也懂得如何去和他人相处,不张扬,不过分,倾听和倾诉总能做到恰到好处,和她聊天都很舒服。

这样的女人,不依赖人,不轻易被人控制,因为她们眼界开阔,独立自我。

有情调的女人有温和的气质,她们十分接地气,心怀他人,和她说话能开玩笑也能聊知识,这就是独具一格的魅力。

有情调的女人也活得洒脱,活得坦荡,不轻贱自己,也不轻易羡慕他人。

有情调的女人或许不是长相最惊艳的,但是一定是最懂得凸显自己优势,有独特韵味的。

如果和有情调的女人交往,如同品茗,越品越香醇。有情调的女人也需要人懂有人疼,等你一层一层剥开她的心,一页一页读过她的故事,你会被她细腻美丽的内心打动,明白爱的珍贵。

有情调的女人会好好收拾自己,必要时候把自己打扮得最美,因为她深知爱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。

我们做投资,何尝不是呢?

就比如回到本文开篇所谈的私募大佬但斌总和李蓓总的事情,在净值遭到回撤后,受到市场的质疑和抨击后,如果是我,我不会去解释,也不会去反驳,就像季羡林先生所讲故事一样,“开口就骂的人,何必解释?大家都看着呢!”。

此时要做的,就是把自己的投资方法继续改善,用时间来证明和验证你的净值。

包括笔者此前在雪球写文章也经常碰到这种情况,底下评论恶语相言,后来直接把评论关闭了。

当然,诸如但斌总和李蓓总成为了网红私募,尤其是但斌总,也称得上是市场上的老兵了,但却一直没有隐退,仍旧活跃在投资圈。

而一旦你成为了出名对象,你的一举一动必然会被大家所监视着和跟踪着,就如上文范蠡和张良故事所言,倘若不急流勇退,后果和结局可想而知。

彼得林奇之所以成功,就在于他能够功成身退!

笔者也有类似的经历,前些年,BOOS让笔者管理产品,但被笔者拒绝了,因为笔者深知,彼时年龄三十不到,去管理产品,非笔者能力所及。

即使你能力突出,倘若碰上缺乏格局之人,一旦功高盖主,你的结局也不好受!

所以,做投资,要做一个有情调的投资人,懂得在平淡的投资研究日子里修炼自己,从日常的财报分析点滴生活小事中,找到投资的情调,不媚俗,不盲从市场,找到投资中的规律,只悦己!

X 关闭

往期话题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5 华西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